一代人对“年”的记忆
有句老话常说:“大人望插田,孩子盼过年。”如今的春节,已不再像儿时那般有味道,年味似乎越来越淡。童年的过年,总是最让人期待的时光:穿新衣、戴新帽,提着灯笼满街跑,满心欢喜。多年后的今天,当电视中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,那句“爆竹声声辞旧岁,张灯结彩迎新年”响起,孩子在一旁好奇地问: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我喉咙微微哽咽,回忆如潮水般涌来。那时候的故事真实、清晰,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天真无忧的时代,仿佛一幕幕老电影在脑海中播放,令我依依不舍。那段美好的时光,转瞬即逝,几十年的光阴仿佛一闪而过。
那个年代的春节
那个时期的春节,既有趣也有些许辛酸与无奈。物资匮乏的年代,什么都得凭票供应。糕点票、糖票、烟票、鱼票、肉票、豆制品票等一应俱全。为了买到这些物品,每天都得清早去排队。如果商店的熟人帮忙,能买到一些较好的东西;但若不认识人,只能听天由命。记得有一次我拿着鱼票去买鱼,排队时不小心把票丢了,那时可了不得,爸爸当场给了我两个大耳光。我一边哭一边四处寻找,可始终没有找到。至今想起来,心里还觉得委屈。除夕夜,母亲总是给我们分糖块,糖纸磨破了也舍不得吃。过年的炖肉在年三十吃得最多,到了初二、初三,年味已经渐渐淡去,过完初五,年就算过去了。
展开剩余83%孩童眼中的春节
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,能吃上一顿水饺,走亲访友,偶尔能吃顿好饭。平时吃不到白面馒头,吃不上一口肉,过年是唯一能享受美食的时刻。那时候,穿上新衣服、穿新鞋、拿到压岁钱,这些都是节日里最大的乐趣。小伙伴们提着自制的灯笼,彼此嬉戏打闹,似乎所有的好事都集中在这几天。生产队里吃饭全靠大锅饭,最公平的分配方式是按人头分。我们那儿的条件算是比较好的,猪肉、豆腐、粉条、麻花蔬菜样样不缺。年节期间,大家自编自演文艺节目,整个村子热闹非凡。那个时候,春节虽简单,却充满了欢乐和期待。
生产队的春节
我们那里有一句顺口溜,形容过年时的情况:“一直干到腊月二十九,吃了初一的水饺就动手,口粮够不够,三百六,布票是穿不穿,三尺三。”在那个贫困的年代,物资匮乏,而如今这一切早已成为历史。小时候,我从未离开过县城,只知道农村每人有一丈八尺的布票,肉票和盐票每年都有。布票每人只有一丈八尺,而六尺布做一件衣服,剩下的布则做成其他衣物,但多数人穿的衣服都破旧不堪。因为那时的布是棉布,容易磨损,而且劳动强度大,再加上没有足够的钱,根本买不起布。而那些没钱买布的人,只能把布票卖了,卖不掉的票到第二年就作废了。
春节的传统习俗
说到过节,我的记忆中有一个特别的时刻,那就是生产队时期的冬至和春节。那时冬至前两天,生产队就开始宰羊,因为冬至吃饺子是当地的传统习俗。那场面热闹非凡,羊的哀鸣、大人们的忙碌和孩子们期待的眼神交织在一起。晚上每家每户都会分到几斤羊肉,而过年则是吃猪肉的时节。大约到腊月二十开始,猪肉就开始分发了,分肉是按人头分的。即使到了现在,想起那时候吃的猪肉,依然觉得特别香。那时虽然日子艰苦,但也充满了温情和团结。
回忆过年的物资分配
当时的南北地区差异很大,北方人过年吃饺子,南方人则吃大米饭。腊月三十,家家户户吃的都是纯大米饭,不混杂其他杂粮。那时的食用油来自生产队自己种的油菜籽,家里最多也就一两斤。布票有限,家里的一两个人才能做一件衣服,年年如此。总的来说,过年是农民一年中最重视的节日,大家可以休息几天,而美食和好酒都集中在这几天。然而,香烟和酒却并不容易买到,因为要么钱不够,要么物资有限。每年的春节,对于那些生活艰难的农民来说,意味着暂时的温暖与团聚。
生产队的“杀年猪”
“杀年猪”是生产队春节的传统之一。虽然家里有猪,但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要靠生产队安排集中宰杀。这时,每家每户都会分到一些猪肉。记得小时候,我特别喜欢吃猪肚,过年那几天,大家都吃得很丰盛。初一早上,家里吃完了圆子茶,就得去麦田地干活,农民们的生活从不轻松。即使那时的春节物质条件很差,但那种热闹的氛围和满满的节日气息,还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。
干塘捕鱼的回忆
童年时,我最喜欢的一个节日活动就是冬天的“干塘”。那时候,池塘里的水抽干后,大家都会聚在一起捉鱼。水车把水抽干,池塘里的大鱼跃出水面,孩子们兴奋得手舞足蹈。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,我们也会不顾寒冷,去捞鱼。那时候没有装备,捞鱼时手脚都冻得发紫,大人们甚至要烧稻草取暖,但我们依然开心无比。每年捕到的鱼都会分发到每家每户,特别是年成好的时候,每人都能分到十几斤鱼,大家欢天喜地,热闹非凡。吃完鱼,大家围坐一起,谈笑风生。
过年是团圆的时刻
过年时,我们村子里总有一个特别的习惯,那就是社员之间分发物资。除了猪肉和鱼,还有棉花、粮食、油等各种生活物资,甚至还有病死的黄牛肉。在生产队时期,大家会互相走访,送一些年货。每年的这时候,村子里总是特别热闹,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迎接亲戚,送年礼,虽然物质条件艰苦,但亲情的温暖总是充盈着每个人的心间。
过年的习俗和变化
回忆起过去的过年,仿佛一切都还历历在目。如今虽然生活条件大为改善,但那时的春节依然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中。过去没有化肥和农药,所有的鸡鸭鹅猪羊都是粮食喂养的,肉的味道格外香浓。而如今,随着现代化养殖技术的引入,虽然产量更高,但那种天然的味道却再也找不到了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科元网-科元网官网-香港配资公司-配资114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