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
从雅万高铁到匈塞铁路,从氢能源列车到产业链协同创新,作为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,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中车”)正以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为双轮驱动,向世界输出“硬科技”与“暖实力”并重的中国方案。
近日,中国中车党委书记、董事长孙永才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,中国中车坚持以“33416”ESG战略模型为统领,将ESG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,持续擦亮中国高端装备制造的“国家名片”。
ESG战略筑基
以“33416”模型解码全球治理的“中车答案”
孙永才口中的“33416”战略模型是在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中国中车交出的一份ESG答卷,该模型已成为链接国家标准与本土实践的关键框架。
“33416”战略涵盖三个纲领性目标:守护更和谐的生态、引领更美好的生活、创造更高端的产品;三大源动力:创新引领的科技智造、负责任的产业生态链、有温度的伙伴聚力环;四大工作主题:连接世界的创新产品、造福人类的绿色运营、正心正道的公司治理、善为善成的社会共益;十六项核心议题:涵盖从环境、社会、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识别出的核心关注要素。
在创新发展方面,中国中车坚持以交通强国、装备支撑为己任,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迭代升级。“复兴号”成为新时代中国向世界展示发展成就的“国家名片”,CR450动车组样车全球发布,引领全球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。这些领先世界的前沿产品,不仅彰显了中车的科技实力,也为全球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。
绿色发展是中国中车的另一特色。中车推出系列化新能源机车、氢能源市域列车等绿色低碳轨道交通装备产品,为轨道交通装备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“中车方案”,推动了整个行业的绿色发展。
开放发展是中国中车走向世界的重要战略。中国中车以“轻资产、重效益、可持续”理念深化国际化战略,积极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中老铁路动车组助力区域经济繁荣发展,雅万高铁推动印尼迈入高铁时代,中国中车承建的巴西圣保罗城际铁路将成为巴西速度最快、最现代化的城际铁路,匈塞铁路高速动车组亮相欧洲标志着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“走出去”取得重大突破。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提升了中车的国际影响力,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据悉,中国中车正致力于研发更高速、更智能、更绿色、更安全、更便捷、更舒适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,持续引领全球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方向。
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
从“装备出海”到“标准扎根”
“前不久,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迎来开行两周年,这趟由中国中车‘复兴号’‘澜沧号’担当,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国际旅客列车,成为联通中老两国的‘黄金纽带’,为高质量共建‘一带一路’注入了澎湃动能。”孙永才介绍道。
中国中车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为重点,通过国际贸易、海外投资等方式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海外机构、驻外员工、本土化制造基地及产品覆盖了52个沿线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,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。中欧班列、雅万高铁、中老铁路、蒙内铁路等已成为沟通世界、开放合作、互利共赢、文化融合的重要纽带,架起了区域经济繁荣发展的快车道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深入践行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过程中,中国中车以“连接世界、造福人类”为使命,秉持“守中致和、厚德载物”的社会责任观,致力成为绿色制造的领跑者、绿色生活的创造者、绿色发展的先行者,努力创造具有中车特色的ESG管理体系和具体实践。
创新采用“五本”国际化经营模式,通过本地化制造、采购、用工、维保和管理,与产业链合作伙伴在可持续供应链建设、重大课题突破等方面加强合作,协同链上多家企业完成零部件攻关,推动全球资源要素有效聚集,实现与东道国的互利共赢。
在着力改善全球公众出行品质基础上,中国中车正探索担当好文化传译者、人才孵化器、产业推进器、社区好邻居“四种角色”,并通过“星空计划”“天鹅计划”“绿驰”交流中心等途径回馈社会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,积极打造“善为善成”的民生福祉。
中国中车致力于以更有“温度”的方式,将中国技术推向世界,构建“轨道上的民生”。其构建了“全天候”响应的服务体系:在老挝和昆明配置标准化售后服务站,为中老铁路动车组安全可靠运营保驾护航;配备中老英三语服务设施的国际旅客列车,满足不同旅客需求;在老挝泼水节、国庆节、元旦,马来西亚印度教大宝森节等重要节日,专门组织人员上车添乘或驻站,保障运行秩序;中车东盟制造中心成为中国和马来西亚产能合作典范,中车维也纳社会责任与文化交流中心为中欧文化交流提供了新平台;新型的绿智城轨车辆,如氢能源市域列车的推出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,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。
推动产业链协同
构建ESG话语体系与“中车方案”的全球表达
在推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方面,中国中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“我们连续两年举办共链行动大会,旨在吸引更多增量企业加入,打造出产学研用共链的融通生态。”孙永才表示,中国中车深入推进轨道交通和清洁能源装备共链行动,围绕央地共链、产业共链和全要素共链,开展应用场景和产业链重点环节供需对接,推动构建产业融通良好生态,协同带动中小企业发展。
中国中车立足“双赛道双集群”,坚持创新引领、共链发展,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。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累计实施64个薄弱产品类重点攻关项目,其中53个实现装车验证或批量应用。
中国中车探索建立“应用带动基础研究”创新机制,按照“一链带多核、一链多平台、多链共平台”思路,创新机构对全产业链企业开放。同时,实施CR450动车组、高速磁浮交通系统、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等产业链创新引领工程。此外,通过数字化升级与“双碳”行动方案,推动“双赛道双集群”可持续发展。
“目前,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.8万公里,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,并且引领着最高运营速度。中国中车承接的国际项目能够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岗位、大幅降低能耗强度,具备高度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可持续的环境效益。”孙永才表示,中国中车在国际项目中深度融合ESG理念,通过多元路径推动全球ESG价值体系发展。中车积极践行全球发展倡议,构建价值创造体系,围绕可持续发展推动实现三个纲领性目标。通过与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,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沟通和对标国际一流企业,不断构建ESG价值体系,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价值。
从单一产品输出到标准、技术、理念的系统性“走出去”,中国中车正以ESG为纽带,完成从“高端装备供应商”到“可持续发展系统服务商”的跃迁。这条路径的价值在于:既包含对国际规则的尊重,亦不乏对中国智慧的自信。在全球化与在地化的双轨上,这张“国家名片”的故事,已翻开新篇。
(新华社记者:柴峥)
— —
来源:新华网
编辑:石育佳
排版:赵常宇
审核:李瑛
闻道有先后,文章有遗漏▼
]article_adlist-->科元网-科元网官网-香港配资公司-配资114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